2023-03-17 14:43:56 | 宏博教育网
2023年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技巧
新的高考政策改革,目的是让学生有远见,其实对考生一大考验就是要将目标放的更加长远,要考虑到自己未来的专业选择甚至是职业选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技巧
1、选科先选择好自己想要的专业
在面对高考的新方向选科时,应届生该如何做出调整。其实在新模式下,已经先将学生们的未来专业给提前做好了预定。所以应届生们一定是需要先做好自己对于未来专业的选择,要能将确认好自己的专业方向。这样才能在自己考试之后,更好进行去进行高考志愿填报。
2、选科找出自己的学科优势
在面对高考新方向选科之下,学生们更是要能够知道,自己个人的学科优势在哪里,自己选择哪些学科,会对于自己未来更有帮助。这些都是应届生们要先做好自己的思考,这样才能更好进行学科的慎重选择!
高考毕竟还是主要看分数,所以学生们选科,一定要以自身的学科优势为主,要能将个人优势和个人喜好去进行综合选择,然后再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新高考选专业有什么技巧
1.选专业要选学校的王牌专业(国家一级学科)
选定了院校后,在选择专业方面,学生最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积累及能力、潜力,着重考虑该校的王牌专业。
既然是王牌,国家便会相应地加大扶持力度,这些学校的专业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很强,学习氛围好。而且,从侧面也能反映出此类专业的发展空间及就业前景。
2.选专业要分清专业本身属文属理
专业有仅理科可报、仅文科可报、文理兼报的;新高考地区还有必选物理、历史或其他科可报,不限专业的。各位家长在和孩子选报时需要了解清楚,千万不可在文理,或物理和历史的选择上出现小问
3、选专业要符合个人性格特征
专业的选择要符合考生个人特点,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在选择的专业上。选择专业也不能自己一意孤行,还是要和家长商量。
体现优势的选择一个专业,是为了让考生在这个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快乐,这样才有利于考生日后的职业发展。
新高考政策有什么内容
1.新高考政策3+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数及总分
第一个3: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总分450分;
第二个3:另外3门选考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采用等级赋分,总分300分,所以总共满分为750分(上海选考科目单科满分70分,高考总满分为660分)
2.新高考政策3+1+2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数及总分
高考总分750分
“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普通高考和普通新高考
普通高考:传统高考模式,文理分科,文科:语数英政史地,理科:语数英物化生。
新高考:新高考3+3(部分地区采用3+1+2),取消文理分科,选科带来的20种组合。
新高考特点
1、取消文理科,实行“3+3”。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统一高考成绩和自主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2、选考科目“6选3“(浙江“7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浙江多一门“技术”)。
3、外语2次考试机会,选择其中较高1次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新高考与传统的高考模式不同
区别一:科目划分不同,以前是文科和理科,现在可以文理混选
在原来只是分“文科”和“理科”,比如物理、生物和化学是理科,历史、地理和政治是文科,不论学生擅长哪一科就是这两种分班方式。
新高考模式有了新变化,一共有10种组合方式,科目的划分也不再是单纯文科和理科,还存在文理混选的情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科目进行组合。一方面可以提高考生的成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区别二:未来发展有变化,新模式选科不会对未来专业有太多固化
传统模式的高考在填报志愿时文理分科明显,大学专业也是文理明显。比如计算机、信息工程、科研等是典型的理科,工商管理、教育、旅游等专业是典型的文科。从高中分科开始就决定了未来的工作方向。
新模式选科不会对未来专业有太多固化,一般只要符合一科就可以报考。专业知识也不会有严重的偏向,所以未来发展也会更好。
区别三:难易程度改变,学生可以有效避开自己最不擅长的科目
新高考模式下原来很多不被看好的学科成为了重点,从难易程度看也发生了改变。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偏科,即便是学霸也有自己稍微不太擅长的科目,只是分数差距不太大而已。通过新模式增加了新的选择,可以有效避开自己最不擅长的科目。
2023新高考选科方法有哪些宏博教育网
在新高考模式下进行选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必须根据历年录取情况,剔除录取可能性小的专业和不喜欢的专业,根据个人专业偏好和录取概率,划定目标专业的大致范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新高考选科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高考选科方法
1.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父母要帮孩子把好关。很多家长觉得,刚上高中就考虑孩子未来做什么工作有点太早了,其实一点也不早,现在的选科组合都会影响未来大学的专业选择。比如你想学机械制造、计算机编程、建筑设计等等,这些专业基本都要选物理,还有一些医学类的专业,必须要选生物,有的还要选化学。
2.高一新生入校两个月后,基本可以了解适应高中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节奏,因此,建议学生依照本人实际情况,找准定位,早做生涯规划,家长、老师和学校也要进行多方面联动,帮助学生尽早发现其智能优势,适时确立符合自己优势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3.在选科之前,我们要确定我们大致的高考报考方向,也就是之前一直在讲的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想学工科,医学又或者是经济学,统计学的,我们就可以先确定选择历史学科,其次是物理,再根据这两科的学习成绩来选择究竟是选物理还是历史,毕竟最后的高考分数也是很重要的。
新高考选科注意什么
选科注意不要选有物理科目但没有化学科目的组合
新高考选科,物理和化学两科算是捆绑了,因为95%以上的工科专业,如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机械类等专业对选科要求是首选物理和化学科目。
那你选择物理科目,不选择化学科目跟选择历史科目相差不大,报考工科专业非常少,所以选择物理科目就要选择化学科目。
因此历史+化学组合、物理不加化学的科目组合,我不建议大家去选,它对我们的志愿报考没好处,并且加大学习的难度,大家要注意。
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的优势
以前高中是直接分为文科理科的,考试时候也直接有文科理科的区别,在志愿填报上,也有明确的文理分科。理科基本不会选择文科学校和专业,文科也是一样。
而随着高考新模式的到来,这种泾渭分明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了。同学们在高中三年没有强制的文理分科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
在志愿填报时,也没有明确的文科还是理科专业,只要你所选的考试科目符合院校和专业要求,就可以填报。
不过尽管如此,大多数科目还是存在一定的文理偏好的,对某个专业某个院校有想法的同学,在选科的时候就要注意,看看具体的科目要求再做出选择。
在以前传统的高考模式下填报志愿,大约只能填报20多个志愿,但在新模式高考下的选择就不同了,根据不同地区的填报方式,能选择的志愿数量也不一样。
新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注意什么
新高考考生在志愿填报时一定要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取消文理科带来的变化
新高考中不再有文理科分开录取,分开填报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就不必考虑文科专业和理科专业,一方面是只要自己符合专业选科条件的专业都可以填报,另一方面则是想通过志愿填报达到自己能上一所更好的院校的难度加大。如原来理科考生一本录取率大大超过文科考生一本录取率,而现在如果按原高考制度可能学文科的考生只要是选了一个理科学科,很多原理科专业就可能填报。因此考生在志愿填报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别再纠结于我本来是可以上985、211的,为什么我现在只上了一个一般院校这类的问题。
2、志愿填报批次的改变带来的变化
在新高考中,考生不能再有一本、二本这样的概念,在原高考中,考生达到一本线则填报一本院校,压线考生和二本线上的考生填报二本院校。而在新高考中,不再有第一批次、第二批次这样的概念,一般省份都只有提前批、特殊批(特殊计划)和普通批,在普通批次也不再设一本线、二本线,一般划定一段线、二段线,各省划几段略有不同,如浙江划三段,山东划二段。虽然像浙江划三段与原高考一本线、二本线和专科线很像,但有着本质的区别。所有考生只有一次填报志愿的机会,一段线上的考生可以填报原一本院校的专业,也可以填报原二本院校的专业,甚至可以填报专科专业。这样就使得有不少原二本院校在一段线内就能招满计划,二段线上的考生基本没机会。
如果考生还在纠结一本、二本,有的考生看自己分数还不错,根本不想填报原二本院校,那很可能造成滑档。同时考生也要注意一个问题,要搞清兼招本科和专科的院校的专业是本科专业还是专科专业,本来能上一本科专业,但由于专科专业填在上前面,最后却上了一个专科。从浙江、上海前几年的录取情况看,这种吃大亏的考生还不少。
3、数据分析上的变化
由于不分文理科,不再分本科专科批次,加上“专业(类)+院校”填报方式与“院校+专业”的本质不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分析的数据要比原来只要把自己的分数(位次)与院校投档线(位次)进行比较复杂得多,考生需要的是一个有专业开设院校,各院校专业录取线(位次),各院校专业对“选科”要求等信息的大数据。可以说新高考志愿填报的数据分析量将是原高考的10倍以上。而且在新高考的前几年,这些数据会很不稳定,因此考生在志愿填报时一定要做足功课。
特别是新高考实施的第一年,原高考原始数据基本没有直接用的意义。原高考数据是文理科分开排序的,因此原数据的位次在新高考中毫无意义。因此,对于新高考第一年的考生,个人给出的建议,一是通过大致换算确定自己匹配的院校和专业。如某考生在新高考中位次为10000名,而本省考生有30万,排在所有考生的3.33%,而前一年理科考生有16万,那相当于原高考下的5280名(160000×0.033),根据这个换算的排位,与原高考数据进行比较,大致定位自己所填报的院校和专业。前面已经说过,新高考不分文理科,每年不同选科组合选科的考生的变化等因素,决定这一定位非常不准确,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来决定自己志愿的梯度。二是借助专业的工具进行分析。
高考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区别
非平行志愿中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区别:
举个例子:你高考总分为540分,但你第一志愿报的学校录取要560分,这样你的第一志愿就录取不到了;而你的第二志愿报的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为530分,但由于很多人把这个学校填为第一志愿,导致在第一阶段就招生结束,自然就不会去看填第二志愿的人了。也就是说,那些分数比你低的,但他们把它作为第一志愿,所以被录取了,而你,反而两个都上不了。
平行志愿中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区别:
目前大部分省份已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平行志愿投档不分第一、第二志愿,考生填报的所有志愿都按照第一志愿投档。
所以,填高考志愿要科学,第一志愿很重要,要填一个很有把握上的了的,自己有喜欢的,不然就浪费了。
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技巧 2023年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技巧 新的高考政策改革,目的是让学生有远见,其实对考生一大考验就是要将目标放的更加长远,要考虑到自己未来的专业选择甚至是职业选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技巧1、选科先选择好自己想要的专业在面对高考的新方向选科时,应届生该如何做出调整。其实在新模式下,已经先将
新高考选科方法有什么 新高考选科方法有什么_新高考选科技巧 选科时可以多进行参考,从目前各省选科数据来看,生物、地理的选科人数较多,在赋分制的前提下,中等生选择这一组合不占优势,不利于考生在高水平层次竞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高考选科方法有什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新高考选科方法1.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父母要帮孩子把好关。很多家长觉得,刚上高中就考虑孩子未来做
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方法 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方法(大全) 高中阶段选科很早就进行,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以及高校要求等,合理选择相关科目参加选考;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会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新高考选科方法很多省份已经实行了新高考模式,现在正处于一个交替的环节,一些高三的学生
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技巧 2023年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技巧 新的高考政策改革,目的是让学生有远见,其实对考生一大考验就是要将目标放的更加长远,要考虑到自己未来的专业选择甚至是职业选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技巧1、选科先选择好自己想要的专业在面对高考的新方向选科时,应届生该如何做出调整。其实在新模式下,已经先将
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方法 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方法(大全) 高中阶段选科很早就进行,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以及高校要求等,合理选择相关科目参加选考;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会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新高考选科方法很多省份已经实行了新高考模式,现在正处于一个交替的环节,一些高三的学生
新高考选科技巧是什么 新高考选科技巧是什么_新高考选科技巧 由于现在是自由选课,所以选考科目影响考生选择的主观因素很多,最终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第一出发点,根据高校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自身特长来进行选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高考选科技巧是什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新高考选科技巧是什么首先,应该了解新高考的相关内容。看起来有很多变化,其实一点也不复杂。新高
新高考选科方法有什么 新高考选科方法有什么_新高考选科技巧 选科时可以多进行参考,从目前各省选科数据来看,生物、地理的选科人数较多,在赋分制的前提下,中等生选择这一组合不占优势,不利于考生在高水平层次竞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高考选科方法有什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新高考选科方法1.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父母要帮孩子把好关。很多家长觉得,刚上高中就考虑孩子未来做
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方法 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方法(大全) 高中阶段选科很早就进行,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以及高校要求等,合理选择相关科目参加选考;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会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高考选科有什么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新高考选科方法很多省份已经实行了新高考模式,现在正处于一个交替的环节,一些高三的学生
2023-12-21 18:46:47
2023-10-18 22:34:52
2023-11-25 14:30:33
2023-12-16 14:37:46
2023-12-22 12:33:19
2023-03-26 18: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