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2 18:20:27 | 宏博教育网
高考填报志愿时,中国海洋大学王牌专业名单有哪些及专业排名情况怎么样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海洋大学王牌专业名单以及历届学长学姐实名推荐专业排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国家级+省级)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类别 | 序号 | 学院 | 专业名称 |
国家级 | 1 | 海洋与大气学院 | 海洋科学 |
2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3 | 海洋技术 | ||
4 | 海洋生命学院 | 生物科学 | |
5 | 水产学院 | 水产养殖学 | |
6 |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 ||
7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
8 | 医药学院 | 药学 | |
9 | 工程学院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
10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
11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 | |
12 | 管理学院 | 会计学 | |
13 | 经济学院 | 金融学 | |
14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
15 | 数学科学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类别 | 序号 | 学院 | 专业名称 |
省级 | 1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物理学 |
2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3 | 电子信息工程 | ||
4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
5 |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 地质学 | |
6 | 海洋生命学院 | 生态学 | |
7 | 水产学院 | 海洋资源与环境 | |
8 | 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9 | 自动化 | ||
10 | 土木工程 | ||
11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 | |
12 | 经济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13 | 外国语学院 | 朝鲜语 | |
14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
15 | 新闻学 | ||
16 |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 | |
17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国家级特色专业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所属领域方向 | 批次 |
1 | 中国海洋大学 | 水产养殖学 | 动物生产类、水产类 | 第一批 |
2 | 中国海洋大学 | 生物科学 | 第二批 | |
3 | 中国海洋大学 | 海洋技术 | 第二批 | |
4 | 中国海洋大学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第三批 | |
5 | 中国海洋大学 | 会计学 | 第三批 | |
6 | 中国海洋大学 | 海洋科学 | 第四批 | |
7 | 中国海洋大学 | 药学 | 第四批 | |
8 | 中国海洋大学 | 法学 | 第六批 | |
9 | 中国海洋大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第六批 | |
10 | 中国海洋大学 | 化学 | 第六批 | |
11 | 中国海洋大学 | 环境工程 | 节能环保 | 第七批 |
12 | 中国海洋大学 |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 生物 | 第七批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1 | 中国海洋大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 | 中国海洋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3 | 中国海洋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中国海洋大学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5 | 中国海洋大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6 | 中国海洋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7 | 中国海洋大学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以下专业由中国海洋大学学长学姐实名推荐人数排名,大家同时可以参考推荐指数选择。
专业推荐人数Top10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推荐指数 |
1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4.7(312人) |
2 | 海洋科学 | 4.7(295人) |
3 | 水产养殖学 | 4.7(291人) |
4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4.6(259人) |
5 | 海洋科学类 | 4.7(256人) |
6 | 会计学 | 4.8(162人) |
7 | 大气科学类 | 4.8(156人) |
8 | 海洋技术 | 4.7(112人) |
9 | 金融学 | 4.4(105人) |
10 | 大气科学 | 4.8(97人) |
2022高考信息不断变化,本站提供的高考成绩查询、2022高考录取分数线、高校等招生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8.26%、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7.01%、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6.55%、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为96.97%。
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就业率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8.26%、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7.01%、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6.55%、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为96.97%。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就业行业分布
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生的行业流向来看,毕业生去向较多的行业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制造业,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
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毕业生中,在山东省内就业的占 37.49%,其中 21.37%在青岛市就业,到东部其他地区就业的占 36.91%,到中部地区就业的占 10.06%,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占 15.54%。宏博教育网
2023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学生一次就业率高!
其次,中国海洋大学的就业流向质量高。从中国海洋大学签约工作毕业生的行业流向来看,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广,毕业生较多的行业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等,多是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行业。
此外,中国海洋大学的毕业生所签约的单位性质也呈现较高水平。比如在选择企业就业的学生中,不少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生都前往的是国有企业或三资企业就业,这类企业普遍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都优于其他企业,是不错的就业选择哦!同时,中国海洋大学还有不少学生前往机关、科研设计单位等事业单位工作,不少都是“铁饭碗”哦!
中国海洋大学算名校吗?中国海洋大学很厉害吗?附中国海洋大学王牌专业 中国中国海洋大学名校厉害王牌专业附中大学海洋海洋大学国海洋中国海洋中国海中国海洋大学王牌专业 中国海洋大学简称“中国海大”,坐落于山东省青岛市,学校成立于1930年,建校历史悠久。但还是有部分人对该校不是很了解,网络上对它的讨论也非常多。本期,小编将回答“中国海洋大学算名校吗”、“中国海洋大学很厉害吗”等问题,并附上
请列举一个上海海洋大学的王牌专业? 上海海洋大学的王牌专业是水产。上海海洋大学的水产专业包括水产养殖、海洋渔业、水产食品、渔业经济4个领域,不仅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同时还是国家重点学科。上海海洋大学简介学校现有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校区、杨浦区军工路校区2个校区,另有滨海基地386亩、象山科教基地56.7亩。其中,主校区沪城环路校区占地约160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58.6万平方米。拥有现
中国海洋大学2022年及往年就业率怎么样2021-2022学年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已经公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历年中国海洋大学就业率、就业前景等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注:从2021年起,就业率改称为毕业去向落实率,本科毕业去向落实率通常包含直接就业、考研深造、灵活就业等2022届中国海洋大学就业率截至2022年8月31日,学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人数为3622名,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
2022年大连海洋大学怎么样王牌专业有哪些 提到海洋大家肯定会觉得它与东北不会有什么联系,毕竟东北给大家的印象都是寒冷无比的内陆城市。然而在东北靠海岸的辽宁省有这样一个东三省唯一以海洋命名的大学,它就是大连海洋大学。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大连海洋大学。1、大连海洋大学简介:大连海洋大学是国家海洋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高校,学校原为农业部直属的四所水产类高等院校之一,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所以海洋和
浙江海洋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2是多少分?附浙江海洋大学的王牌专业排名浙江海洋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2年是多少分?浙江海洋大学的最低分位次在全省排名多少? 浙江海洋大学的王牌专业有哪些?这些专业的最低分排名如何? 本文将为大家展示答案,奉上浙江海洋大学所有专业在浙江省的招录数据。 一、浙江海洋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2是多少分? 综上可知,浙江海洋大学2022年在浙江招生时,录取
2023年广东海洋大学重点专业排名(优势王牌专业整理)广东海洋大学王牌专业排名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以下是具体专业名单,供同学们填报志愿参考,专业如有变化,当以院校最新公布为准。广东海洋大学王牌专业排名1、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省级)2020年度广东海洋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国家级+省级)6个专业
江苏海洋大学怎么样好不好?附江苏海洋大学最好的专业排名及王牌专业介绍由于对江苏海洋大学的不熟悉,很多高三同学在报考这所位于江苏的理工类大学时会充满各种疑问。比如:江苏海洋大学怎么样好不好?江苏海洋大学最好的专业是什么专业?江苏海洋大学的强势王牌专业有哪些?值得读吗?本文五米高考将为大家重点解答这些问题。 一、江苏海洋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从院校级别来看,江苏海洋大学是一所比较好的大学。学校隶属
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山东省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山东大学招生简章评价海洋大学招生中国山东省海洋2021年中国海洋中国海洋大学综合综合评价中国海简章国海洋综合评价招生20211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推进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模式改革,结合我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经教育部、山东省批准,我校2021年继续面向山东省考生开展综合评价招生试点工
2023-09-20 09:52:38
2023-10-18 22:34:52
2023-12-16 14:37:46
2023-10-25 06:26:54
2023-09-25 01:37:30
2023-03-26 18: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