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如何选择学科?

2023-12-25 02:08:46 | 宏博教育网

今天宏博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如何选择学科?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如何选择学科?

2024年高考政策

2024北京高考新政策如下:

1、考试类别分为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

2、考试科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 宏博教育网

3、考试对象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考试时间体育与健康合格性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艺术(音乐、美术)合格性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末。

4、其余11门科目合格性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末。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

5、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必修课程后即可参加合格性考试,做到随教、随考、随清。当次考试不合格,可参加以后学期同科目合格性考试,全市不单独组织补考。

新高考的好处:

1、降低资源不平均

普通高中学校的师资条件是很难与重点中学相比,所以通过赋分制,校际间的资源不均衡会导致学生在赋分上的刚性不公平。“3+1+2”模式将物理和历史这两门科目取消赋分制,就可大幅度降低这种资源不均衡带来的不公平。

2、增加学生自主选择性

增加学生自主选择性,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了有效的彰显,取消了学生文理分科,即除了语数外三科之外,物理和历史两科中2选1,在剩余的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任选两门参加高考。

3、更加合理安排课程

在走班人数巨大的情况下,这将给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师安排、教室安排带来极大困难。组合少的“3+1+2”,不走班学生人数降低,将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师和教室。

4、更加利于人才培养

“3+3”赋分制下,非重点中学的物理科目可能缺少竞争优势。从浙江上海实践的情况来看,物理选科总人数比例并不高。所以将物理取消赋分制,将排位赛变为实际分数,这有利于物理学科人才的培养。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如何选择学科?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如何选择学科?

1、建议按自己最擅长的科目选择。
2、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学科。
3、专业倾向:按目标专业对学科的要求来选;或根据专业覆盖面积,选择路径较宽的学科。 选物理+化学+政治比较好。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如何选择学科?

2024高考政史地可选专业 能报什么专业

2024高考政史地可选专业有师范类、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法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专业、哲学类、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电子商务金融学、经济类、贸易类、艺术类等。

2024高考政史地可选什么专业

1.文科专业

历史:考古学、中国共产党史、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民族学、地理学、历史学世界史、中国语言文学、文物保护技术、语言(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对外汉语等)。

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逻辑、宗教、伦理学等)、法律(法律、知识产权、监狱等)、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家政学等)。

地理:旅游和地理教育

2.文理

经济学(经济、金融、税务等)、酒店管理、资源管理、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国际商务等)

如果你的选科组合为政治+历史+地理,那么可以报考的情况包括:不限科目要求、政治、历史、地理、政治+历史这5种组合。

高中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基本上文科专业都能报考,但是在高考改革以后,大学专业是有要求的,有的要求必选某科,有的要求两科都要选,有的要求在三科当中任选一科即可,所以只要符合大学专业要求就能报,可选择的专业还是比较多的。

政史地可选的热门专业

1.政史地可选汉语言文学专业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2.政史地可选教育学专业

这个专业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交叉专业,如青海民族学院的民族传统教育;四川农业大学旅游管理教育和林学教育;杭州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学院等的人文教育;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烹饪和营养教育;山西农业大学农艺教育等。

3.政史地可选英语专业

不少高校开设了一些复合专业,如对外经贸大学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在英语专业中开设了节目主持方向;2009年上海财经大学新设了财经英语专业。

以上,就是宏博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如何选择学科?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如何选择学科?”相关推荐
高考志愿选择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高考志愿选择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如何选报高考志愿? 一是以成绩为基础。高考成绩是考生被录取的基础因素,直接决定了可选择的院校和专业去向。 二是院校综合情况。院校是考生选择志愿的重要因素,是选择与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到哪里去学习、学些什么等问题。考生在选择时,既要看院校的历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综合办学实力。 三是考虑兴趣爱好、专业就业等因素。专业是考生志愿选择的核心因素,一般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趋向。重点大学有优势专业

2023-08-27 16:35:48
如何填高考志愿 高考如何填报志愿?
如何填高考志愿 高考如何填报志愿?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仔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专业选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考虑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潜力和个人兴趣是否匹配。 学校选择:考虑自己的成绩水平和综合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可以关注学校的学科实力、师资力量、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等因素。 考虑专业要求:了解每个专业的录取标准,包括文化课和专业课成绩要求、面试或体验活动

2023-08-26 19:43:35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高考成绩出来如何选择填报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高考成绩出来如何选择填报志愿

填报高考志愿的步骤 填报高考志愿的步骤为了解相关信息、自我评估、查阅招生计划、分析分数线等。 1.了解相关信息:考生首先需要了解高考成绩、分数线、各所高校的专业设置、录取政策等相关信息。可以参考招生简章、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学校官方网站、招生信息网等渠道获取这些信息。 2.自我评估: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目标和职业规划,对自己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考生可以考虑自己的学科特长、职业意愿

2023-08-24 15:47:19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表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表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如何填写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过程: 第一:分数出来以后,找到一分一位表,把位次换算出来。因为高考录取不是卡分数,而是卡位数,这点很关键。 第二:上下浮动20分的区间,比如分数是550分,就找到530-570分这个区间。然后按照这个区间,看往年的招生学校和专业。 这个区间里的学校,可以成为学生的备选志愿。毕竟不能只填写自己的目标院校,要给自己留出一定的选择区间。 第三:学

2023-08-26 23:06:29
高考后如何报考志愿 高考成绩刚过本科线如何选填志愿?
高考后如何报考志愿 高考成绩刚过本科线如何选填志愿?

高考成绩刚过本科线如何选填志愿? 需要适当的在前面志愿选一两个比较好的本科院校来冲一冲,同时也要选择一两个分数比较低的本科院校,防止被滑到下一批。 另外,可以在最后向专科学校申请,以免最后无大学可上。 因为在录取中,每批录取院校之间按批次顺序录取,互不影响,只有上一批结束后,才能开始进行下一批录取。 高考录取流程: 1、投档,网上录取——市高招办通过网络将考生电子档案信息

2023-08-28 05:19:25
高考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高考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有几个重要问题需要格外注意。以下是这些问题的详细解答: 1.善用学校信息资源:在填报志愿前,了解各个学校的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和录取分数线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通过学校官网、招生简章、咨询电话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 2.择校定位与专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职业规划是非常关键的。你应该对不同学校和专业有清晰的了解,并选择符合自己

2023-08-30 18:30:09
如何报高考志愿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如何报高考志愿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是怎么填报的 高考志愿是填报方法如下: 第一步,根据位次确定大学,由于每年考生人数、试题难度、高校招生计划都可能有变化,每一年的院校录取分数线会有波动,但是排名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考生最好采用排名法对自身报考进行定位。 第二步,根据兴趣能力明确专业方向,志愿填报之前,考生要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个专业的就业率再高,如果自己不感兴趣,就很难凭借理性和

2023-08-25 15:18:49
高考志愿如何报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如何报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涉及到你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你应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与之相关的专业。其次,你可以通过参观学校开放日、听取专业介绍和与相关专业学生交流来获取更多信息。还可以考虑未来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等因素,结合自身情况做出决策。 2.

2023-08-27 05: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