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结束,毕业生应该怎么度过这三个月?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宏博教育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三年高考结束,毕业生应该怎么度过这三个月?
一做,参加同学聚会,和同学们好好吃一顿“散伙饭”。不管你觉得自己考得好不好,这个时候都不要去考虑那些了,去和同学们好好吃个饭告个别吧,多留下一些照片,多留下一些回忆,以后能这样聚在一起的机会,可能在也没有了。
二做,考驾照。驾照现在已经成为毕业生的一个必备证件了,甚至有些企业还会把驾照作为招录门槛,但上了大学之后,学生们很可能会被封校管理,毕业之后参加工作,忙于工作也没有时间练车,所以高考结束的这个假期就是把考驾照的最佳时机。
三做,学习
英语。到了大学之后,对于大学生们来说,最重要的一个证书之一就是英语四六级证书,而且这个证书越早拿到越好,所以同学们也不必在这个假期里完全放飞自我,利用自己高中学习英语的基础,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好好复习英语,争取在大学里早一点把四六级考到手。
说了一句三年高考结束后 ,毕业生值得做的事,毕业生其实还有两年是不必着急去做,首先,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同学们没有必要去做兼职,这个时候的兼职往往都是一些服务员,发传单等等这类的工作,对学生没有什么长远的帮助。
而且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以后当“打工人”的日子多了去了,当然,如果毕业生家庭条件比较拮据,学生想为家长分担一些学费,那当然是无可厚非的,没有什么比让自己安安稳稳好好读完大学更重要。
其次,也不必急于“脱单”。说到“脱单”,可能这是很多同学最想做的事,但可能笔者要给大家泼冷水了,这个时候的感情或许是纯粹的,但也是脆弱的,如果两个人不在一个城市,甚至不在一个省份,其实真的很容易无疾而终。
高考结束不是学业的终点,而是一段新旅程的起点,到了大学可不能再“放飞自我”
这个假期,虽然同学们可以利用空闲时间为以后做一些准备,但是更多的其实还是应该好好玩一玩,好好放松一下,相信家长也不会过多的干涉学生,但这种“放飞自我”的生活,到了大学之后,可不能再继续了。
有些高中老师可能为了鼓励学生们好好备考,会和学生们说,“到了大学,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也有同学可能听过一些毒鸡汤,“不挂科不逃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诸如此类的言论,如果你真的信了,那就太天真了。
走进大学校园之后,这些事一定要抓紧提上日程,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首先,大一时就要积极申请入党。申请入党需要很长的考核时间,包括申请人的学习成绩,在校期间的表现等等,所以一定要一点准备,否则等到了大三大四才想起来,一是时间不够,二是大学生也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了。
其次,好好学习,争取奖学金。争取国家奖学金可不仅仅是能够贴补自己生活费这么简单,能够拿到国奖,这些未来都是可以写到简历里的东西,都是自己在求职时的竞争力,尤其是国企的校招生,虽然不能获得加分,但却可以享受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资格。

临近高考,你想对那些考生说些什么?
高考可以说是每个学生求学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关了,过了这关就意味着离自己的梦想很近了。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对高考抱着十二分的关心。这不,一年一次的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又要来了,想必很多高三学子都很茫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二十多天应该干些什么,冲刺?放松?我想考生们对于这个肯定很模糊。所以,今天在这里,作为高考过来人的我,就在此和广大考生分享一下自己临近高考都是怎样做的,希望能为大伙提供一些帮助。
临近高考,我主要做过以下几件事。
一,继续扎实复习,万不可浮躁。很多考生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都觉得很累,所以在最后的几天就会产生放松的心态,有懈怠的现象,这是广泛存在的。但是这种现象是有很大坏处的,因为你长期学来的知识一旦突然不用,就会以一个十分快的速度淡出你的脑海。你突然不学习,以前的知识一下子就会模糊,这对高考来说是致命的。所以说最后一段时间一定要扎实学习,不要懈怠,就算不进步,保持自己的状态也是好的。这是第一点,要扎实学习。
二,饮食要合理。高考备考时期最容易费脑子,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品,比如鸡鸭鱼肉,以及一些蔬菜等,早上可以喝一杯牛奶,吃个鸡蛋,这会让你身体的营养得到及时的补充,这样才能为你扎实学习奠定身体的基础。切记不可暴饮暴食,不能吃三无食品,不要饮用凉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要保养好。
三,要有充足的睡眠。许多考生一到最后时刻就会突击学习,经常熬夜,搞题海战术,觉得会让自己在短时间内进步。但我告诉你,这是错误的。临阵磨枪,在有些场合有用,但是在这里用处不大,高考知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靠熬夜突击一下,真心没什么作用。相反这样熬夜突击搞题海战术会让你休息不好,精神萎靡,会严重影响白天的学习的,因为白天在学校老师可能会给你讲授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而你刚好会错过,这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说,设计不要熬夜,一定要休息好。晚上一般在十点半休息,最迟别超过十一点。这样你白天才会精神好,听课学习才有效果。
四,劳逸结合。很多考生临近高考会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忙的不可开交,整天在教室学习,也不出去活动一下,觉得这样会有效果。但我告诉你,这也是错的。因为你只有劳逸结合,才会使身体和大脑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休息,这样才更有助于你的学习。相反你整天窝在教室,使你的身体血液不流通,大脑供氧不足,脑袋晕晕的,你能高效率地学习吗?肯定不行,所以,想要好好学习,还得劳逸结合。
五,注意穿衣减衣,冷暖自知。每年我们的高考在六月份,这时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热了,但气温还是不稳定。所以考生们要注意合理搭配衣服,穿的薄了,有可能不小心变天会着凉,穿的厚了,一热,脱了也会感冒。这一感冒一定会影响自己的复习效果的,进而会影响高考。所以大家一定要主要合理穿衣。这是我要说的第五点。
以上就是我想对考生们说的考前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大家都能有一个成功的高考,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最后祝愿广大考生能够金榜题名。
宏博教育网
全被拒高考落榜生被哈佛大学录取,为什么
这是一个老话题,简单说就是中美教育评价机制不同。
转载:我们需要将来能改变世界的人
《中国青年报》2012年 2月1日 第12版
宁夏的一名高考落榜生被哈佛大学录取,并给予全额奖学金。这位姓杨的学生花了很多精力建立一个非政府公益组织,支援西部教育。哈佛方面对此作出如是解
世界顶尖名校拒绝单一的高分者----高分与成功没有因果关系
普林斯顿大学拒绝了一半以上SAT成绩接近满分的申请者。其他美国顶尖大学,也都有类似情况。据马振翼了解,哈佛的SAT平均录取分数只有2250分;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伯克利,只有2050-2300分。
“SAT满分是2400,谁可以告诉我,2300的学生,一定会比2250的学生,在未来成功率更高?在美国,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用学生的SAT成绩,只能预估出他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第二学期的就估不出来,完全没有因果了。美国的‘高考’,都没办法测出一个学生,进大学6个月后是什么样的,你怎么指望这个‘高考’,可以预测人10年、20年后的样子。”
没有梦想,你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寻找有梦想的人
跟大陆学生谈话,我最头痛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聊到中美两地学生的差异,他的回答是: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学生没有梦想。美国的教育,从小开始就教你发现自我,鼓励小孩敢想、敢做。它的文化也一再告诉人:只要你想到、你做到、你充分努力了,那你一定会得到。
“难道高考,就是你的梦吗?可它除了分数外,关于你是谁,你要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的梦是什么,这些能看到吗?没有梦想,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吗?没有梦想,中国能出乔布斯吗?”
哈佛看到他影响世界的潜力 宁夏高考落榜生 全额奖学金进哈佛
你的梦是什么?你的故事是什么?哈佛觉得这些非常重要
周惟彦:宁夏的一名高考落榜生被哈佛大学录取,并给予全额奖学金。这位姓杨的学生花了很多精力建立一个非政府公益组织,支持西部教育。哈佛方面对此作出如是解释:我们需要将来能改变世界的人。
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却被美国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录取;北京一个高考理科状元,申请了美国11所名校,竟被全部拒录。
“中国人民破解了美国的教育体系”,有人在网上发了这样一个帖子,并转发了去年5月29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文中提到一个叫马振翼的美籍华人。
10年前,马振翼在美国加州创办了一家叫“星腾科”的教辅机构,为高中生升大学提供咨询及考试培训服务。
春节前,在北京建国门外一栋高层写字楼里,马振翼笑呵呵地说:“美国各大学,都有一套挑选未来优秀人才的系统,而我们就是在不断破解它。”
我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
今年34岁的马振翼,在台湾出生,小学即到美国留学,大学读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在华尔街干过,还当过高中老师,后来自己创业。
“咨询,就是聊天啦。跟大陆学生谈话,我最头痛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马振翼说。“差不多”、“马马虎虎”、“还行吧”,这些孩子回答问题时,大多三言两语,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交谈起来特别费劲。问他们为啥想去美国读书,回答基本上就是:那边教育先进,科技发达,学成后报效祖国;想以后去华尔街当证券分析师;要不就是父母让去的,看别人都去等等。
“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面试100个学生,有80多个不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想干什么。
有天,一个从宁夏银川来的男孩,让马振翼眼前一亮。
这个男孩姓杨,他在北京见到马振翼时,已经高中毕业快一年了,没有上大学。他的父亲是个工程师,家庭收入中等。小杨的父母觉得,孩子只要能进美国排名前三十的大学,就很满意了。可聊了没多久,马振翼就在心里说:这是哈佛要的人才啊!
小杨长相普通,但给人的印象很阳光,善于表达,“聊他的经历,让人感觉很有趣、很兴奋”。他是从农村出来的,7岁之前,都生活在一处沙漠里。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天空常常是黄色的。
与天天备考的高中生不同,小杨花了很多精力,忙一件喜欢的事:做NGO(非政府组织)。
看到影响世界的潜力
小杨曾与同伴募集到5万本图书、15台电脑,分别送给18所农村小学。他还跑到大学征招短期支教的老师,去偏僻地区的小学教英语、电脑、音乐等。多的时候,他甚至召集到一百来名志愿者。“他看不惯一些公益组织的行为,但他并不只是发发牢骚,而是自己想着去做,去改变,亲手创办一家NGO。”马振翼说。
小杨办的NGO,是一家整合了当地公益资源的网站。比如,现在有20名可以支教的志愿者,把他们的资料发布到网上,哪家NGO需要,直接联系就可以了,不用到处找人;再比如物资,像电脑、书刊、过冬衣物等等,都发布到网上,大家支配。这个网站,实际上就是NGO资源共享的平台。小杨告诉马振翼,网站已小有规模,有200多家NGO成为他们的会员。眼下,他们正在做远程教学,想让偏远地区的学生,通过网络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小杨的另一段经历,也让马振翼很感兴趣。高中毕业后,小杨一个人去了西藏,在牧区与藏民生活了半年。
马振翼问小杨,去美国上大学,最想读什么专业?他回答说,中国经济改革30年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受益最大。“我常常有种无力和受困的感觉。如果能去美国上学,最想读的是
经济学。我希望能学到好的知识和理论,将来回到家乡,改变那里。”
这番问答让马振翼很满意。“你们问,美国一流大学,有什么录取标准?这还真没有一个定律。如果硬要套的话,可以这样说:他们要的是将来可以影响世界的人,是具有这种潜力的人。”他飞快地说。
“在这个20岁的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潜力。他很有想法、也很有激情,这就是他身上的亮点。我要做的事情,不是去包装、制作,而是尽可能地发现、发掘。如果是一颗宝石的话,我只需要把上边遮蔽的杂质去掉,让它闪闪发亮。”
但小杨的考试成绩不理想,SAT(相当于国内的高考)分数满分是2400分,他只考了2000多一点。
哈佛对小杨的面试地就在北京。谈话结束时,面试官笑着对他说:“假如你被录取的话,你将是哈佛有史以来录取分数最低的华人学生。”
最终,哈佛的经济系录取了他,并给了全额奖学金。
SAT满分照样会被刷
“在美国,即使是那些在高中全校排名第一、SAT满分的学生,许多也照样会被哈佛刷掉。”马振翼说。
有媒体报道说,普林斯顿大学拒绝了一半以上SAT成绩接近满分的申请者。其他美国顶尖大学,也都有类似情况。据马振翼了解,哈佛的SAT平均录取分数只有2250分;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伯克利,只有2050-2300分。
“SAT满分是2400,谁可以告诉我,2300的学生,一定会比2250的学生,在未来成功率更高?在美国,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用学生的SAT成绩,只能预估出他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第二学期的就估不出来,完全没有因果了。美国的‘高考’,都没办法测出一个学生,进大学6个月后是什么样的,你怎么指望这个‘高考’,可以预测人10年、20年后的样子。”
马振翼说,美国的大学录取,大致看三大块:一是学习成绩;二是学生自己写的申请信;三是课外活动。成绩不仅有SAT,还要看高中阶段的平均成绩等。学习成绩必须达到基本要求,但是,当成绩过了录取门槛后,分数只能起30%的作用。
“你要想进入美国一流大学,光是成绩好不行,分数达标的学生太多了。这些大学,到底在找什么样的人?答案很简单:让人印象深刻、多才多艺和拥有特殊课外活动的学生。你的梦是什么?你的故事是什么?这些非常重要。”
马振翼列出一些美国名校比较看重的项目,例如:体育、社团、夏令营、研究性活动,或者参加实习、做义工、旅游、参加比赛,甚至还包括兴趣和爱好,哪怕是逛街买东西、玩电脑游戏和听音乐……“年轻人最大的课题,就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加之不懈努力和坚持,成功离你就不远了。”
除了分数还能看到什么
从自己读书、教书经历中,马振翼得出的结论是:教育的重点,就是启发人。聊到中美两地学生的差异,他的回答是: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学生没有梦想。美国的教育,从小开始就教你发现自我,鼓励小孩敢想、敢做。它的文化也一再告诉人:只要你想到、你做到、你充分努力了,那你一定会得到。
中国的教育,没有给人理解梦想的空间。
“难道高考,就是你的梦吗?可它除了分数外,关于你是谁,你要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的梦是什么,这些能看到吗?没有梦想,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吗?没有梦想,中国能出乔布斯吗?”
以上就是宏博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三年高考结束,毕业生应该怎么度过这三个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