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3 15:23:47 | 宏博教育网
应量体裁衣,根据自己高考成绩(或平时成绩、模拟成绩)的位次,对照往年各学校专业录取分数情况、位次情况;填报时留有余地;注意体检结果,避开限报专业;有的学校招生“大小年”现象,详细分析近年录取资料;预报志愿后,考区、中学反馈的信息,如果出现扎堆现象,需要调整所报志愿。
分数优势不大的院校,可以放在A志愿“冲一冲”也许可以投档,优势较大的志愿放在后面“稳一稳”,最后的志愿需要“保一保”。
在设计专业志愿的排序时,考生有必要根据自己成绩,再参考拟报考院校往年各专业的平均分及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综合考虑。另外,最好还要有一个不太热门的专业作为保底志愿,从而增加录取的几率。
处于中间分段的同学,那么就要选择自己分差与中分段的这些学校的分差大一致的学校,同时还要选一些低于自己分差的院校,这样你可能录取系数才比较大一点。
1、地域优先。如果学生在职业和学业发展、学校选择方面还没有建立非常清楚的目标,那么可以优先考虑地域。不同的地域,不仅文化底蕴各异,还代表着不同的学校教学资源、经济实力和就业机会。
2、职业优先。这一原则适合于职业选择已经“有谱”、分数较高有选择余地的考生。比如喜欢教师这一职业,那么第一就要选择填报师范类专业。
3、专业优先。这一原则最适合专业特长明显的考生,当然也适合分数相对较低的考生。对前者,考生可以列出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结合分数在可能达到的区间内选择。对分数较低的考生,学校选择性不多,专业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建议选择技能性较强的专业。
4、学校优先。三种考生较为适合这一原则。一是考生还没有明确的职业选择,各门成绩又比较均衡,就比较适合优先选择学校。二是踩线的考生,考虑到“掉档”可能性较大,首先选择学校以保证就读学校的层次。三是准备将来出国深造的考生,选择在国外认可度较高的国内名校,有利于出国申请成功。
(一)盲目攀比、从众选报过高
这个不用我解释了吧
(二)将志愿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选报过专
近几年招生中,有的学校(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两倍、三倍甚至十几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
而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却很少有人填报甚至无人填报。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逐渐增多,甚至出现了整张志愿表中只填一个专业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一些考生和家长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毕业生的使用情况以及社会需求缺乏了解外,主要是受人为的、传统的、世俗思想的影响,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有的考生出于对未来职业的考虑,在选择专业时只考虑所谓的“热门”专业。为避免失误,如果考生一定要选择“热门”专业的,一定要选报“热门”不忽视“冷门”,冷热结合,同时要量力而行,如果成绩不太突出,为安稳起见最好在专业上避“热”就“冷”,转而在学校上选“优”。
(三)高分考生一定能录取到好学校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按理说,都应该被录取到好学校、好专业。但事实却不尽然。竞争一般是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的,各省的前几名、几十名被录取到好学校一般都不会成问题,但若是前一二百名就难保证了。原因主要在于志愿选报不当,考生填志愿时,主观臆断,盲目认为自己是学校第一名报某某校肯定没问题,甚至固执地只报一个专业,又不肯服从到其他学校及专业就读,一旦失误就很可能名落孙山。因此,高分考生要报考名牌大学、名牌专业,也要讲究选择技巧。首先,在选报志愿时,视野要宽;二是选择目标要准,瞄准靶心,尽量争取第一志愿被录取。
(四)单纯以收费标准高低判断专业的好坏 宏博教育网
现在很多人以为,收费高的专业一定“走俏”,收费低的不行。其实这样看问题是很不可靠的。有些专业是国家大量需要,大有发展前景的,为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报考,收费标准相对低一些,同时奖、助学金数额也较高。有些院校和专业收费相对较高,但并不说明该院校、专业就比其中专业一定好些,发展前景绝对强些。考生应在中学老师和招办、高校的帮助下具体了解有关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看哪些院校和专业最适合自己。
(五)拥有了资料就可以填好志愿
在考试结束后成绩公布之前填报志愿,考生若拥有标准答案,就可较好地估算出成绩。在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若是使用标准分,考生拥有标准分的知识,就可以准确地知道自己的相对位置;若是使用原始分,考生拥有分段统计表,也可以清楚大概的位次。要是考生拥有关于高校介绍专业设置情况的资料,就会使选择更有针对性。
再加上拥有了本省(市、自治区)往年高校的投档及录取情况,在选择学校时可以排好先后的顺序,对于第一志愿的确定会有较好的帮助。但过去的资料只能作为参考,大概确定一下该校在考生心目中的位置即可。
(六)对学校专业不了解,或望“名”生义,或心存偏见
一是填报志愿仅看校名,以为校名有着“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只设这些艰苦专业,其实这些学校也有其他专业;二是心存偏见,将师范、农业等划分为艰苦专业,认为就业出路不佳,其实这些学校和专业的就业率也很高;三是对一些省外学校不了解,有的学校只因为不在直辖市或者省城,考生就不 愿填报。
(七)填“服从分配”会吃亏
“是否服从分配”一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报各志愿学校都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院校;二是当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后,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系科学习。这项规定,显然扩大了考生本人被录取的机会。因为规定填报的几个院校和专业,都是有限的,如填了“同意服从分配”,就会增加上百个院校、几十个专业录取的机会,绝不会吃亏。
(八)过分依赖长辈,甚至由父母包办
考生的家长、老师,凭着人生阅历及对社会的理解,对考生选择志愿时正确加以帮助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万事不可过头。如果忽视考生的主体作用,由长辈大包大揽,强制学生作出某种选择,那就难免出现偏颇,甚至引发令人痛悔一生的后果。
以上就是宏博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宏博教育网。怎样填报高考志愿? 填报高考志愿是每个考生都要经历的一个环节,是考生考上心仪大学的关键。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考生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优势、学科能力、未来规划等多个因素。以下是填报高考志愿的5个总体思路和注意事项,分条详细罗列。 1.总体思路 1.1.个性化思路。每个考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优势和未来规划,制定个性化的填报志愿方案。 1.2.优势思路。考生需要
怎样填报高考志愿? 填报高考志愿是每个考生都要经历的一个环节,是考生考上心仪大学的关键。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考生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优势、学科能力、未来规划等多个因素。以下是填报高考志愿的5个总体思路和注意事项,分条详细罗列。 1.总体思路 1.1.个性化思路。每个考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优势和未来规划,制定个性化的填报志愿方案。 1.2.优势思路。考生需要
高考志愿怎么填报? 高考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前途命运之所系,每一步都要慎重。高考录取学校的好坏首先取决于高考成绩,在高考成绩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填报志愿也很关键。 高校是如何录取考生志愿的呢? 一、录取批次 一般高考志愿分为五个批次录取,不同的省市可能略有区别。 1、本科提前批:军事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司法院校、教育部直性师范院校、香港中文大学(包括深圳校区)、香港城市大
高考志愿应该如何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六个技巧: 1、客观评估自身分析待选院校投档线水平 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是院校、专业选择,这可能关系到未来就业方向。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主要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在考生入围、高考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考生各学科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前题下,才依照考生专业志愿情况进行招录。因此,考生客观评估自己的实力与特点,摆好自己的位置,是填报志愿的依据。 2、排查志愿
高考志愿如何填才好? 高考结束后,考生要选择合适的大学和专业进行报考,以下是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了解招生政策和规定:每个大学的招生政策和规定都不同,考生需要仔细查看,了解大学的招生范围、招生计划、报名条件、报名时间等规定,以便按时报名和参加考试。 选择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专业时,考生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特长、个人能力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同时也应该了解该专业的学习
如何报好高考志愿? 填报高考志愿是每个考生都要经历的一个环节,是考生考上心仪大学的关键。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考生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优势、学科能力、未来规划等多个因素。以下是填报高考志愿的5个总体思路和注意事项,分条详细罗列。 1.总体思路 1.1.个性化思路。每个考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优势和未来规划,制定个性化的填报志愿方案。 1.2.优势思路。考生需要
2020年高考的志愿怎么填报(高考志愿如何正确填报) 2020年高考的志愿怎么填报 2020年高考填志愿,一般来说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1个是自己的高考分数,第2个是对应的大学排名,还有就是录制的批次以及大学专业,这其中一个都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在脑海中要形成一个关于高考填志愿的总体思路架构。我们高中学生以及家长在规划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的同时一定要结合现实的相应数据,和自己的大学专业的
高考志愿填报有哪些步骤? 当高考成绩公布 紧接着就是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要做哪些准备? 志愿填报,要考虑哪些因素?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份志愿填报Q&A 你关心的问题,答案都在这里啦! Q:什么是平行志愿? A:平行志愿是指高考招生同一类别、同一投档段次中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志愿。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先从最高分考生开始,依次
2024-03-28 12:41:14
2024-03-27 01:15:58
2024-01-18 10:12:01
2023-12-25 08:25:25
2024-03-11 08:08:43
2024-03-02 18: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