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资阳户口在成都双流读书能高考吗相关的问题,今天,宏博教育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资阳户口在成都双流读书能高考吗
一、资阳户口,在成都双流读书,不能在双流高考。只能在户口所在地报考。
二、《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关于做好我省2016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的通知》规定:
1.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包括普通高考统考生,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考试考生,藏文、彝文一类模式高考考生,保送生,少年班考生,
特殊教育单考生及高水平运动队单考生等)均在常住户口所在县(市、区)招生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招考办)指定的报名点报名。有地域性加分录取照顾政策县(市、区)的考生须具有连续三年以上当地正式户籍(即其户籍在2013年8月31日以前已在当地)才能享受当地加分录取照顾政策;其中三州十七县两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也才能报考省属院校举办的少数民族预科。
2.报名分为网上填报基本信息、现场确认和网上缴费三个阶段,具体报名安排由各市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并周知考生。所有考生报名时必须使用二代身份证,并作为审查考生的姓名、出生日期、族别、身份证号、户籍等信息的依据。
3.凡父母在我省有合法稳定职业和住所(含租赁),在父母就业和居住地具有高中阶段学籍和3年完整学习经历且符合普通高考其他报名条件的随迁子女,可在就读地报名参加普通高考。申请参加普通高考的随迁子女,应在2015年12月24日前,向就读中学所在的县级招考办申请,提供县级公安机关出具的父母暂(居)住证明和有关单位出具的父母合法稳定职业证明,提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在当地就读年限和取得学籍的证明。经审查,符合条件者准予报名。
在外省就读或务工的四川籍人员,若不符合在当地参加高考及录取条件的,应回川报名考试。
4.报考医药卫生三类的考生,由就读中职学校组织本校符合条件的考生持二代居民身份证,到就读中职学校所在县(市、区)招考办报名。
5.在四川省定居并具备报名资格的外国侨民,持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在定居所在的县(市、区)招考办报名。
三、资阳、成都双流,均隶属于四川省。

2022年中考改革最新方案是什么 2022年中考有什么变化-今日头条
大家应该都知道,我国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尤其是中考和高考,中考是高考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这两次考试直接决定了自己以后的命运会如何,这几年中考也不断改革,听说2022年会迎来一次大改革,这是真的吗?那么2022年中考改革最新方案是什么?2022年中考有什么变化?2022年中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下面就跟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2022年中考改革最新方案
2021年部分地区的中考已经结束了,但也有地区的中考还没有开始。
2021年中考的改革,让今年的考生考高中变得更加的艰难。录取比例的调整,公办学校禁止复读以及增加考试的科目和分数等每一条都是升入高中的阻碍。
而想要顺利地考上高中,除了高分数没有别的方式。然而,中考的改革还不止于此,还有一些变革是在2022年达到全面覆盖。
也就是说距离具体实施的时间不到一年,而这也将影响明年中考的学生,那么,具体这项变革指什么呢?
中考迎来“大变革”,预计在2022年全面实施
在今年的中考改革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省份,尤其是像广东等省份在中考的时候不是只10科,还有
美术和音乐等学科,虽然分值不高,但也是必考的科目。
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而根据中考的改革方案,将美育纳入中考预计在2022年实现全国覆盖。也就是说,在明年的中考上,将会再增加两个学科,美术和音乐纳入中考。
虽然分值不高,但对于学生而言,难度却是大了很多。每一个学科的成绩都可能影响最终中考的总成绩。
将美育纳入中考之后,即便每个学科只有10分,也要在其他的学科上分出一点时间来学习以及应付考试,而时间是有限的。
于是只能在其他的学科以及自己的休息时间上挤出时间来学习。也就是说,学生的升学压力将会至少增加一倍。面对这样的消息,家长们是坐不住了,今年中考已经定型了。
虽然难,但是少考了2科,再加上是中考改革的第一年,相对还能有一些优势。但是,明年难度加大,优势也没有了,真的就是完全拼成绩了。
初中生如何应对中考的不断改革?
分数是硬指标,基础是最关键
不管中考怎么改革,政策怎么调整,他都是有固定的分数的,也就是说,想要顺利地考上高中,只有保证自己的分数足够高。
以750分为例,中考分数至少也得500分以上;要是中考满分是600分的话,最少也不能低于400分。而想要分数达标,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
基础是高分数的前提更是保证。没有稳固的基础,一切都是空谈。就像我也是在初三最后的2个月实现逆袭的。
这也是亏了自己基础好,否则也是不可能实现逆袭的。所以,现在的初中生以及准初中生都要注意,初中的基础是关键,一定不能忽视。
题海战术也是需要一定的策略
在初中阶段题海战术是非常有用的,但有一些也是需要注意的。比如,在刷题的时候,不能反复地刷自己的会的同一个类型题,耽误时间还没有效果。
同样的刷题尽量找自己不会的类型题去做,而不是做一道认为自己会了就过了。有很多的学生同样的一道题,换个数字或者换一种问法就不会了。
针对不同的学科找到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针对初中阶段的文化课,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应对方式。语文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背诵古诗词;数学主要靠大量的刷题,我就是靠刷题由80多分的成绩提高到了中考146分;
英语主要是背单词和找阅读理解的技巧,和语文的阅读理解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物理我本人学得不是很好,就不多说了。
化学更多的还是背诵和记忆元素周期表,这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很多的问题,只要你肯下功夫,化学成绩一般不会低。其他的小科还是以背诵为主。
总体上来说,只要你勤快一点,想要顺利地考上高中还是没有问题的。我当时就是这么干的,虽然
物理学得不好,但是我的成绩也不是特别差。
基础多少有一点,当然也是因为物理学科成绩不好,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所以只要用对了方法再加上努力,考上高中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中考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教育的分层,虽然录取比例降低了,但我相信没有考上高中,并不是因为学生不够聪明,更多的是学生不够努力。
所以,中考失利被分流到技校也不能怪别人,也要找找自己的原因。按照中考的大形势来看,将美育纳入中考也是必然,所以,初中生的你们还不努力,就真的来不及了。
中考将有重大变动,2022年正式推行,除分流外还要两考合一
每年中考和高考都能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话题,不过一提到中考和高考,很多人都会进行评判,看哪个更重要,而更多的人会倾向于高考,毕竟是全国范围内的大型考试,但其实中考的重要性也不亚于高考。
中考决定着同学们上什么等级的高中,甚至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升学率,所以中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次考试,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考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中考将迎来“重大变化”,2022年正式实行,“两考合一”惹家长不满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那么相应的,中考的考试制度也在发生变化,也是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首先,中考实行分流,普职比例调整到5:5
按照以往,每年中考过后,都会有大部分同学自主选择,或者是说有机会选择普通高中,这也是同学们选择的重点方向,毕竟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区别不是一点半点,从学费、学习氛围及升学率上都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家长和同学们都比较倾向普通高中。
但是这样一来,就让职业高中难以正常维持下去,所以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教育部规定要将普职比例调整为5:5,也就是意味着中考过后,一半的同学上普通高中,而另一半的同学上职业高中。
其实对于这一规定,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中下等生,如果你不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想要上普通高中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同学们之间的竞争压力也会更大一些,但这样的方案预计在2022年开始实行,所以同学们有大把的时间做准备。
其次,个别地区实行“两考合一”,提高中考地位
“两考合一”就是将中考和高中的招生考试相结合,可能在大多数地区,同学们参加中考过后,就可以静静等待高中录取,并不需要参加任何考试,但是对于一些深圳、北京等发达城市,那么想要上高中,中考过后还要参加高中的招生考试。
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想要从众多学生当中筛选出比较优质的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质量,也能够提高学校的声誉及升学率,那么两考合一也就是意味着将中考的含金量提高,不用参加高中的招生考试,这对于同学们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
但是家长对这样的规定并不是很满意,因为如果将两考合一,那么中考的考试难度是否会有所增加?这是家长最为担心的问题,但其实中考的难度是否会增加,还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方案进行评估,但个人觉得或许会有所增加,不过也会在合理范围内。
2023年起中考指标生录取 不设“限制性”分数线
日前,梅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从2020年入学的初一新生开始,全面实施中考招生制度改革。
改革后的中考制度,在指标生录取、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等方面均有新变化。
变化一:名额分配招生不设“线”,给普通初中更多机会。《意见》指出,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将按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每所优质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名额分配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高中阶段学校名额分配招生一律不设“限制性”分数线。
变化二:考试科目新增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意见》明确了考试内容。考试科目新增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考试内容新增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和英语听说考试。其中,录取计分科目为“4+6”,即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物理、历史、化学、地理、生物,满分为840分。
变化三: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2022年中考分数线是多少
2022年中考分数线我们还不知道,我们来看看2021年中考分数线是多少。
2021年中考升学分(含符合政策规定的加、降分,下同)达到指导线、且升学区域和户籍都在“5+2”区域的考生:可填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统招生、调剂生志愿;升学分达到指导线、升学区域在“5+2”区域但户籍不在“5+2”区域的考生可填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调剂生志愿。
2021年中考升学分达到送档线、且升学区域和户籍都在“5+2”区域的考生:可以填报参加第四批录取的公办普通高中统招生、调剂生志愿;升学分达到送档线、升学区域在“5+2”区域但户籍不在“5+2”区域的考生可填报参加第四批录取的公办普通高中调剂生志愿。
全市共分为17个招生区域,今日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是“5+2”区域(即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的中考分数线,由成都市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招生录取;其余区(市)县的中考分数线由当地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划定、公布,并组织招生录取。
为推动城乡共享优质高中教育,今年双流中学、棠湖中学、新都一中、龙泉中学、温江中学、大弯中学、郫都一中、简阳中学、新津中学、大邑中学、彭州中学、金堂中学、崇庆中学、蒲江中学、邛崃一中等非“5+2”区域的优质高中学校面向“5+2”区域招收32个班。石室中学等市直属学校、川师大附中等区属优质高中也将拿出部分计划面向非“5+2”区域招生。
成都市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本市每一名初中毕业生均有机会升入普通高中或中职类学校就读。2021年全市中考报名人数13.15万人(含非本地户籍考生),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普职招生要求,结合成都实际,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为81228名,达到全市中考报名学生总数的62%。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市、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将公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统招生计划的50%合理分配到区域内的初中学校,如“5+2”区域5399名考生已获得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指标到校生资格,其中,市级统分指标生中考成绩(不含特征加分)达到“指导线”即可,区域指标到校生按政策规定不参加中考。
如果选择中等职业学校,你还有“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成才路径。目前,成都市59所中职学校与45所高职院校签订了五年贯通培养联办协议。今年,全市已有2.6万名中职类考生通过高职单招被大学录取,另外还将有数百名中职类考生通过对口高考进入心仪的本科院校学习。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好还是棠外好,急需急需,初中部
宏博教育网(https://www.hbedu.net)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好还是棠外好,急需急需,初中部的相关内容。
双流
中学实验学校比棠外的好。
两所学校都为公立学校,教学资源相差不大。双中是国重,棠中是省重,近几年双中高考成绩力压棠中。基于这两所学校来言。双流中考的时候考本校,有5分的加分,双中高中部近几年高考都比棠中好,不管从近期还是长远来看,选择双中都比较好。棠外 贵族学校,学费很贵,具有一定封闭性,棠中管理严格,不允许携带手机。
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学校于2003年建成招生,经过10多年的奋斗,凭借自己先进的理念和丰硕的成果,逐渐成为四川乃至全国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是莘莘学子向往的教育圣地。学校现有学生3300余人,教职工289人。
扩展资料: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简称:双中实验,新双中,下文用第一个简称)是经成都市教育局批准新建的股份制民办学校。与双流中学高中部同属“国家体育传统项目百强学校、全国射箭重点学校、清华
大学教育培训基地、四川大学
物理奥赛
培训基地”。学校充分利用崭新的机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校训“自主·合作·务实·求新”的指导下积极推进办学的人本化、规范化、创新化和现代化。连续被
宏博教育网
评为四川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全国百姓首选20家民办教育诚信示范校、 四川教育品牌十强学校、影响中国·西部十大教育品牌学校、中国名牌学校。
以上就是宏博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宏博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宏博教育网:
www.hbedu.net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