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5 12:12:02 | 宏博教育网
厦门理工学院录取规则
第四章录取原则第十条坚持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接受监督的原则。第十一条根据生源省份的出档规定和报考本校的生源等情况确定调档比例,实行平行填报志愿省(市、自治区)原则上以招生计划数的105%以内调档,非平行填报志愿省(市、自治区)原则控制在计划数120%以内,按照100%计划予以录取。第十二条根据志愿优先原则,按考生填报的专业顺序投档。专业录取分数级差在5分以内。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将考生调剂录取到其他缺档专业。第十三条学校承认各省(市、自治区)招办依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制定的加分政策。对于教育部规定的优秀学生、特长生或其他方面具有该专业所需的突出专长的考生,其高考成绩达到该省最低调档分数线,优先录取。第十四条艺术类考生在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双过线”的前提下,填报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方向)专业的按文化课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填报艺术类其他专业的按专业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第十五条获我校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考生录取规则按我校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六条少数民族预科生、内地新疆班高中生等录取按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有关政策招生。
厦门理工学院院校简介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秉持“以育人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建设“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的前身鹭江职业大学,1981年10月15日与厦门经济特区同年同月同日诞生,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100所)。2017年,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66所)。2018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2021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项目。2022年获批省A类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
学校现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8个院、部。
学校现有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艺术学理论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电子信息、艺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会计、体育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64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含研究生、留学生);截至2023年2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近12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6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5%,拥有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闽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等在内的一批高层次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学校确立了“优势的工科、特色的文科、扎实的理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布局,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材料应用技术、电子信息类、城乡建设与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创意与设计、商贸及金融服务8个专业群。现有机械工程省级高原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正在建设省一流应用型高校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土木水利(培育)三大主干学科及支撑学科。近两年,工程学(Engineering)学科均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我校重点学科建设水平的新突破。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中外合作、闽台合作等多种培养方式。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学校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等特点广受业界欢迎,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留厦就业率近60%。
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生竞赛中成绩突出,自2017年以来,已获各类学生竞赛奖项5300余项,国家级奖项近2600项,学生获奖人次达万余,连续三年全省名列前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2021年、2022分别发布的2015-2019年、2016-2020年、2017-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中我校均位列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名。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及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世界大学生健美操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光电设计、结构设计、物流设计、机器人、英语竞赛等国家级重点大赛中获冠军、金奖或一等奖310余项。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现有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25个,其中国家级11个;特色专业国家级1个,省级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1个,省级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5个、省级6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3门,省级94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3个,省级5个;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1个、省级2个;省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5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4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9项;国家级教材4部,省级教材3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1个,省级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4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81项,省级455个;被评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学试点项目”院校。2009年以来,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25项。7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住建部专业评估,通过认证数量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精心实施“阳光雨露计划”,开展“温情三部曲”主题教育活动,培育了以“星级文明班级创建”“素质养成主题周”“周末文化集市”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把学生带进舞台中央,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素质养成平台上的主角,积极建设线上线下服务育人平台“厦理工e起来”,进一步深化亲情教育,完善阳光健康人格。
学校现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级新型智库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36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理论研究创新团队6个,市级科研创新平台27个。2012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纵向项目近3000项,横向项目近2500项,到校科研经费超过6个亿。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近1000件,发表高水平论文2300余篇。
学校服务社会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在厦高校中率先启动实施服务海西/厦门行动计划和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与ABB、厦门翔业集团、厦门轨道集团、盈趣科技、冠捷科技等30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山海协作”,与龙岩市等签订校地合作协议,设立了厦龙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驻地服务机构,为闽西南地区的科技企业、产业管理部门和工业园区提供科技服务;打造了全国首个高校红色孵化器——厦龙筑梦红色孵化器;与中国航天集团、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华联电子、冠捷显示器等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多项项目获得工信部立项,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共与60多所国际优质大学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实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等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中外人才联合培养,与俄罗斯、巴西、马来西亚等国高校共建“金砖经济研究中心”“金砖新能源研究院”“工业物联网研究院”等多个科研院所,积极参与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基地建设,成功入选为“厦门金砖新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联盟单位”“金砖示范单位”。实施高端外专引智和海外教授聘请计划,招收侨生、港澳台地区学生和国际生到校学习。在闽台合作上先行先试,与30多所台湾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不断创新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台湾铭传大学共建“海峡商贸学院”,与逢甲大学等合作“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与宸鸿科技集团开启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获批为 “厦台职业教育合作交流示范校”。
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连续五届获评省级“文明学校”,获评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等。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成绩、综合改革、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根据上海软科发布的“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我校综合排名居于全国第277位,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排名第128位,在省内上榜院校中排名第7位。根据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2022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我校11个应用型专业全国排名均为第1名,位列2022年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全国理工类院校第16名。
以上就是宏博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厦门理工学院录取规则是什么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宏博教育网:www.hbedu.net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录取规则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录取规则 嘉庚学院根据生源省份的出档规定和报考我院的生源等情况确定调档比例,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原则上控制在招生计划数的105%左右,实行非平行志愿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原则上控制在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u3000u3000录取时,专业投档采取“分数级差”方式。第一专业志愿与第二专业志愿分数级差值为3分,第二专业志愿以下不设级
常熟理工学院录取规则常熟理工学院录取规则 录取原则1、普通本科录取办法德、智、体全面考核,以文化成绩为主,择优录龋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执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2、艺术类本科录取办法艺术类考生的投档成绩按照所在省份有关政策执行。我校未组织艺术专业校考的省份,使用所在省专业统考成绩,具体详见上报各省录取规则。凡参加我校组织的艺术类专业测试且成绩合格者,美术类专业按照文化分与校考专业分之
湖南理工学院录取规则湖南理工学院录取规则 第二十一条根据生源省考生志愿填报结构确定学校的投档比例: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比例为不高于1:1.05,其他的志愿结构投档比例不高于1:1.2。第二十二条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或高招办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政策和做法。以考生的投档成绩作为排队时的基准成绩,对加分考生按加分后成绩排队。第二十三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如第一志愿未录满时,接受第二志愿考
南阳理工学院录取规则南阳理工学院录取规则 第五章录取规则第十五条录取工作在各盛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执行教育部“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规定。第十六条录取原则1.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德、智、体全面衡量的录取原则择优选拔新生。2.对采用“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的省份按照“平行志愿”录取方法进行录取;3.对不采用“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的省份,原则上实行“志愿清,专业清”的方法,即志愿
洛阳理工学院录取规则洛阳理工学院录取规则 第四章录取规则第六条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河南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规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龋第七条采劝分数优先、志愿优先”的录取规则,即在按照各省投档政策已投档到我校的考生中,优先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对分数相同的考生,依照所报专业顺序依次录龋第八条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盛市
东莞理工学院录取规则东莞理工学院录取规则 录取规则第十六条执行教育部“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招生录取严格遵守教育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以考生高考成绩为基本依据,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德智体美,择优录龋第十七条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划定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在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制定具体录取标准,按照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
大连理工大学录取规则大连理工大学录取规则 我校为第一批次录取院校(国防生及部分省区的创新实验班设在提前批次录取)。 招生计划和录取原则 1、大连理工大学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和教育部的统筹安排下,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遵循公平性、科学性、稳定性、灵活性的原则,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以生源质量为先导,兼顾地区平衡等因素,确定来源计划的编制方案。2013年计划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
南京理工大学录取规则南京理工大学录取规则 2、录取原则1)坚持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对新生实施录取工作。2)我校根据考生报考情况确定投档比例,一般不超过110%,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龋3)专业之间按分数级差录取,对前三个专业志愿之间设不超过3分的级差,第三专业志愿以后无级差。4)我校认可各省(市、自治区)照顾加分政策,按照加分后的成绩安排专业。5)我校
2024-07-03 14:03:40
2023-10-16 17:46:38
2024-03-10 23:18:16
2024-06-11 00:22:57
2023-02-26 01:53:01
2023-11-07 13: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