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浙江高职高考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
高职生参加高考也不是什么新鲜事,高考报名和考试时间和普通高考生一样,但2023年高考报名时间还未公布,根据历年浙江高考报名时间来看,2023年浙江高考报名时间预计在2022年11月1日开始,高职的高考报名也在这个时间。宏博教育网
高职生和普通高中有什么区别
高职学生可以和普通学生一样参加高考,现在很多高职学校都开设了高考班,即虽为高职学籍。一般来说,高职学籍和普高学籍是有区别的,如果学籍在职业学校,参加高考有为,以下两种选择!
1.和普通学生一样参加高考。现在 有的高职学校虽为高职学籍,但是开设的是普高课程,这样的话,孩子可以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一样的文化课内容,并且一样参加高考。考试内容为语数外+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要重点强调的是不高职兼报。

2.参加对口升学。高职生学习的内容和普高不同。主要学习语数外加专业课。语数外教材由省教育厅主编,内容比较简单。高职生毕业可以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对口高考也属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与高中生参加的高考属于同一类型,考试时间相同,每年6月7~8日,都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按照一定程序统一组织的考试。与普通高考考上的大学性质完全相同。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专业综合,总分750分。
浙江高职高考科目
“技术科目”是浙江高考独有的选科,考察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通用技术知识,浙江统一高考招生是按照3+3计分方式,不分文理,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为统考必考科目,3门为选考科⽬,考试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物、技术7门科中任选3门为选考科目。除语文数学外,其他科目都有两次考试机会,成绩两年有效。
高职高考今年看已经没有英语这个科目了,一般是3+证书形式,也是可以报读全日制本科院校的,3+就是三个必考科目语数外,证书就是自选一门职业技能获得证书。
3+证书考试是中专、技校、职中等参加高考入读正规大学的一种途径,其性质是普通高等教育,与普通高中参加高考入读的性质相同,属国家任务生,属第一学历,毕业后获得的是高等教育证书。

多省2022高考报名政策:打击高考移民 严查户籍学籍
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也是高考工作的重中之重。梳理各地高考报名政策发现,多省份已出台多项政策,严查“高考移民”。
打击高考移民、严查户籍学籍
以天津为例,今年8月,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了《市招委关于天津市普通高考报名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22年普通高考报名(2021年11月初)开始,天津市高考报名条件由单一的“户籍”要求调整为“户籍+学籍”的要求。
根据新的政策,具有天津市常住户籍的应届毕业生在报名参加高考时,须具有天津市高中阶段学校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对于目前在校的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实行3年过渡政策,其中,报名参加2022年高考的,须具有天津市高中阶段学校高三年级1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天津市还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将在每学期开展普通高中学生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专项核查,逐一核实学生到校就读情况,重点核查和纠正人籍分离、空挂学籍、非正常变动学籍、伪造学籍、出具虚假就读证明、学籍变动处理不及时等问题,确保学籍数据与实际到校就读学生一致。在高考报名前,各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向全校统一公示高三年级学籍名单和学生实际就读情况。
四川的招考文件明确要加强协作,狠抓落实,强化户籍、学籍管理,统筹开展治理“高考移民”专项行动,严防“高考移民”、违规报名等事件的发生,确保高考报名工作顺利进行,确保考生户籍、学籍及有关材料真实可信。
内蒙古则要求各旗县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可通过核验考生户口簿载明的相关信息、向当地公安局提供核查名单等方式开展户籍审核。截至2022年9月1日考生户籍变更不足三年的和户籍从区外迁入自治区且存在“高考移民”嫌疑的,要对其户籍迁移情况进行重点审核。
高考移民现象
高考移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既有教育的内部原因,也有教育的外部原因。从教育内部来看,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所产生的矛盾在高考中的一种集中反映或者说集中体现。这种现象是部分考生为了达到上大学或者上好大学的目的,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途径,向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录取率比较高的省份流动。从教育外部情况来看,主要是个别省份的户籍、学籍制度管理不严,使有些人有了可乘之机。